箱式变电站(箱变)运行过程中需严格遵守安全规范,避免因操作不当、设备故障或环境因素引发触电、火灾等事故。以下是运行时的核心安全事项,从日常管理、设备监测、 操作规范及应急处理等方面详细说明:
一、日常安全管理要求
1. 人员资质与培训
持证上岗:运维人员需具备电工操作证,熟悉箱变结构、电气原理图及安全规程,严禁非专业人员擅自操作。
安全培训:定期开展触电急救、消防器材使用等培训(每年至少 1 次),确保人员掌握应急处置技能。
2. 警示与防护措施
标识清晰:箱变外壳需喷涂 “高压危险”“禁止攀爬” 等警示标志,门轴处张贴 “未经许可不得入内” 标识;夜间需设置警示灯(如红色爆闪灯)。
物理隔离:箱变周围 3 米内禁止堆放易燃物、杂物,人口密集区域需加装防护围栏(高度≥1.8 米),并设置安全距离警示线。
3. 环境安全监控
防小动物:每周检查通风口防虫网、电缆进线孔洞封堵是否完好,发现破损及时用防火泥、钢板等封堵,防止老鼠、蛇类进入引发短路。
防汛防涝:雨季前清理基础排水孔,检查箱体密封胶条是否老化(每 2 年更换一次),低洼地区需加装水位监测装置(如水位超过基础顶面 10cm 时自动报警)。
二、设备运行监测要点
1. 电气参数监测
温度监控:
每日通过红外测温仪检测高压柜母线接头、变压器套管、低压断路器等部位(重点监测温差,正常温差≤15K,异常时≥25K 需立即排查)。
变压器油温需控制在厂家规定范围内(通常油浸式变压器顶层油温≤85℃,干式变压器绕组温度≤130℃),超温时启动风扇散热或减载。
电流电压监测:
每班次记录低压侧三相电流、电压值,三相电流不平衡度应≤15%(中性线电流≤相线额定电流的 25%),电压波动范围≤±7% 额定电压。
发现缺相、过负荷(电流超过额定值 1.1 倍)时,需立即查找原因并调整负载。
2. 设备状态检查
声响与气味:正常运行时,变压器应发出均匀 “嗡嗡” 声,无放电异响(如 “噼啪” 声)或焦糊味。发现异常需立即停电检查,排除接触不良、绝缘击穿等隐患。
密封与接地:每月检查箱体门锁是否完好、密封条是否老化开裂,接地干线连接处有无锈蚀、松动(用扳手紧固,力矩符合要求),接地电阻每年测试一次(≤4Ω)。
三、操作规范与禁忌
1. 停送电操作流程
停电顺序:先低压侧分闸(断开各出线开关)→再高压侧分闸(操作负荷开关或断路器)→悬挂 “禁止合闸,有人工作” 警示牌。
送电顺序:先高压侧合闸→再低压侧合闸(按 “总开关→分路开关” 顺序),严禁带负荷拉合高压隔离开关。
安全距离:操作高压设备时需穿戴绝缘手套、绝缘靴,使用合格绝缘工具,人体与带电体保持安全距离(10kV≥0.7 米,35kV≥1 米)。
2. 禁止性操作
严禁在未验电、未接地的情况下触碰电气设备;
禁止随意调整保护装置整定值(如过流保护、速断保护),确需修改时需经专业技术人员核算并记录;
不得拆除或短接箱变内的安全联锁装置(如高压柜门与接地开关的联锁)。
四、应急与故障处理
触电急救流程
发现人员触电时,第一时间切断电源(如无法断电,用绝缘棒挑开电线),禁止直接用手拖拽触电者;
对呼吸心跳停止者,立即进行心肺复苏(CPR)并拨打 120,急救过程中避免移动伤者,直至专业医护人员到场。
五、季节性安全专项措施
1. 高温季节
加强变压器油温监测(每 2 小时一次),必要时开启备用散热风扇或采用水冷装置;
检查电缆接头压接处是否因热胀冷缩松动,及时紧固并涂抹导电膏。
2. 雷雨季节
提前测试避雷器动作性能(每年一次),雨后检查箱体是否进水、接地系统是否可靠;
遭遇强雷电时,可暂时断开非重要负荷,减少过电压冲击风险。
3. 冬季
检查箱内加热器是否正常工作(设置温度≥5℃),防止凝露导致绝缘下降;
雪后及时清理箱体顶部积雪,避免积雪融化渗入通风口。

[[文章部分图文来源网络仅供参考交流使用,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]]